“如果你是小草,單位就是你的地;如果你是小鳥,單位就是你的天;如果你是一條魚,單位就是你的海;如果你是一只狼,單位就是你躍馬馳騁的戰場……”最近,機電設備分公司工作群上傳了這篇《2022年,請善待你所在的單位》的文章。上網查閱得知,《人民日報》微信推薦的該文曾刷屏朋友圈,反響強烈,讓無數人都深有同感。
單位是一個社會組織。人的一生,多數人注定離不開單位,都與單位密不可分,與單位緊密相連。比如上學,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學校,學??倸w是單位;如果結婚,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異性,配偶工作在單位;如果購房,無論你選擇什么地段和戶型,房地產公司還是單位。就連上班選擇什么樣的行業、企業工作,工作崗位也是由單位提供。
單位是每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。古時候雖然沒有“單位”一說,但都是通過類似于“單位”的政權建功立業。渭水河畔釣魚的姜子牙能功成名就,依托的是姬昌、姬發父子建立周王朝;受胯下之辱的韓信能指揮千軍萬馬,是在投奔漢王劉邦后;“臥龍”諸葛亮能封侯拜相,也是加入劉備陣營取得……如果沒有這些政權,縱然英雄也無用武之地。
在社會大分工的年代,工種已經越來越細分、崗位越來越繁多,多元化的就業機會已成為一種常態。崗位越多,選擇越大,因此有的人不腳踏實地干好本職工作,反而好高騖遠,“這山看著那山高”;有的人入職后曾經激情澎湃干勁沖天,但遇到挫折或者稍不如意就想著跳槽;也有的人不思進取、安于現狀,得過且過把單位當成了養老院。
去年初,許多曾經在礦山上班的人開始外出打工。我有一個曾是企業報主編的文友,以前上下班就10分鐘路程,現在每天乘車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單位;有個朋友以前是基層隊干,管理著幾十號人,開會時烏泱泱一大片。他說,以前常聽下面的人說單位這樣不是那樣不是?,F在那些外出務工的人都還是懷念以前上班的日子。
人生在世,無論什么身份和角色,單位都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飯碗。今天不努力工作,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。對于許多沒有條件自己當老板的人來說,選擇進入單位,在單位老老實實上班、認認真真工作,通過奮斗實現自我價值,讓自己得到發展,用勞動掙來的薪水養家,這是生活的首選。所以上班的時候,誰都沒有理由在單位偷懶。
無論你來自哪里,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,只要你加入了單位,就背靠組織或集體這棵大樹,生病住院、生活困難有組織關心,逢年過節有人送溫暖,開展文體活動有小禮品拿。只要你是單位人,你可以結識志趣相投的同事,可以結交志同道合的摯友,可以遇上對你有知遇之恩的伯樂,單位完全能成為你溫暖的港灣,從此你將不再孤獨。